时间:2021-03-31 来源:
微信订阅号“东方香天下”

可能有不少炉友还不认识於为平,
他是谁?他的炉好在哪里?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普及一下於为平是谁及他的铜炉值不值得买?
介绍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於为平老师所获荣誉!

2012年10月荣获“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10月荣获“第四届苏州市民间工艺家称号”2014年7月荣获“第二届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5年12月荣获“2015年度苏州市姑苏区企业首席技师”
周梅谷(第一代)→骆齐月(第二代)→於为平(第三代)→於莉(第四代)
张建英(於为平夫人)系周梅谷仿古铜器制作再传弟子
周梅谷(第一代)→蒋圣宝(第二代)→张建英(第三代)→於莉(第四代)

40年如一日的专注研习苏派青铜器的制作技艺及仿古铜器的制作技艺和对破损古青铜器的修复技艺。早在北宋时期,张世南《宦官记闻》和赵希鸪《洞天清禄》中就有关仿古铜器的辨别翔实记载。明代以后,苏州铸造仿古青铜器得到大力发展,技艺更为精巧,形成了以“甘为堂”为代表的“南铸”、“苏铸”。青铜器制造在我国源远流长,古时便作为祭祀、征讨国家大事的青铜器,还为工艺艺术奠定文化基础。

於为平正是受到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对铜炉产生浓厚的兴趣。1986年於为平被调入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从此与铜炉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制作工艺讲究,沿承传统制铜工工艺,致力于高品质铜炉亲制。更为难得是於为平对于铜炉铸造仍旧保持初心,每件铜炉都是亲制。

从泥模捏坯(泥芯)造型、贴蜡,涂料、熔铜、烧铸;后需以锉、凿、磨、錾、嵌等修整工序,将每件作品都当做“孩子一般”,倾尽心血,尽心浇灌。於为平高中毕业就被分配到苏州工艺美术厂从零基础开始学做仿古铜器,每天的工作便是一边手工练泥,一边做雕塑模型。

当时的条件刻苦,在练泥时必须要放入农民穿烂了的稻草鞋中软化的稻草,以此透气降温,防止泥模烧成陶范时由于温度太高而出现的胀裂。于是於为平就需要到处收集农民不要了的稻草鞋,拿回来后放在阴湿的墙角风吹日晒,并每天浇水以腐化稻草。当时正值盛夏,稻草鞋周围蚊虫哄闹,臭气萦绕。每当练泥的时候,他就去墙角拾几只回来切割,味道常熏得人不得喘气。春秋冬夏,早起晚睡,始终坚持,终于於为平掌握并精通制作仿古铜器从制坯、浇铸、打磨到着色的全套技艺。
如今仿古铜器市场大不如前,制作成本也越来越高,但於为平一直在寻求突破,从“青铜器时代”向仿古铜香炉研制。其中,於为平用的最多的就是大红袍皮色,独家大红袍制作秘方,将朱砂、绿砂、雪蛤等几十种名贵中药、矿物材料一遍又一遍地上色及擦拭后,炉体色泽呈现出非凡的魅力,完美复原传统皮色光彩。

於为平大红袍铜炉采用人工手段,追求颜色及自然美,以自然界中客观之物命名,通过传统矿物、植物颜料的配比转化着色,彰显浑然天成寓意。
下单购买於为平老师作品
即可享受粉丝专属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