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30 来源: 百度
关于铜的记忆可追溯到童年时期,记事起铜便是生活的一部分。
入目可见铜盆、铜碗、铜铃铛、铜锁、小铜人等, 成为童年生活的缩影。
铜,深深扎根于生活,如同千百年来传统手工艺渗入生活,是不可替代的部分。
同治1875年,朱家祖辈仍在兢兢业业治炼铜器,凭借精湛制铜工艺,和深厚的书法功底,成为当地知名铜艺匠人。
当时坊间流传一句“嫁女的铜,朱家的工”。由此可见,朱府铜艺之工,无人能敌。
匠人日复一日不断的打磨,潜心专研,使得传统铜艺再次完善,朱府铜艺得到空前发展,获得百姓及社会的一致认可,朱家铜艺远近闻名。
现今朱府铜艺历至五代,庆幸的是在时代大潮中依旧奔涌向前。
铜,不再是一个代名词,它已经融入生活的印记,镌刻进历史的长河。
铜
/
千年意义
铜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拥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金属治铜,预示着人类社会步入文明时代,铜便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
华夏文明最初的辉煌离不开铜,铜拉开了时代的大幕。
早在夏商周时期,青铜器达到顶峰,铸造精良、器型繁杂,纹饰优美。成为王公贵族日用之物,烹食物、饮酒、煮茶,也象征权力与地位礼器。
后母戊鼎,青铜器的代表作
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霜暴露改其形。
据说,铜在自然界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才腐蚀一毫米,可谓流光千年不朽。
一件上好的铜,历经岁月的洗礼,抛养出独一无二的质感,温润厚重,古朴典雅。
古时铜器随处可见。书房陈设、放置铜镜、铜盘、铜瓶、醇厚朴素,又能增添古雅之气。
文人赵希鹄还说:“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开速而谢迟……”
铜
/
艺术生活
如今,电子产品便捷,使人忘却铜器在生活的身影。
其实,它从未远离,带着老一辈的历史印记,深深的扎根在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人类文明中不可分割的一笔,无可替代,永不过时。
铜的艺术美,它千变万化的形态,以自然之形,自由流淌,像极了人们内心追求的舒适、自然之意。
生活美学鼻祖宋徽宗下令编撰的《宣和博古图》中,收录大量铜器。
现今,铜艺术打破固有形态,以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生活中,不再是低廉的、谦卑的、常见的。
历经千年,它更追求自由舒适的形态,在1200摄氏度的高温下涅槃重生,创造新的形象,亦如人们在时代大潮中一次次洗心革面,重新塑造自我。
不被定义,才能成就自我。生活亦是如此。
明月松间系列 马+喜鹊 [ 编号:78085 ]
“朱府铜艺”是中华老字号,朱家祖辈“以铜立业,以书立世”,传到朱炳仁这一代是第四代。
朱炳仁投身铜艺世界,潜心研究铜艺,从最基础的铜牌、铜字做起,恢复祖上产业,并将“朱府铜艺”发扬光大。
朱炳仁
“一入铜宫,深似海,从此铜艺是良配。”朱炳仁将半生时光皆奉献给铜艺术,独创的熔铜艺术开创“熔现实主义”新流派。
过往几十年,朱炳仁铜雕艺术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创立了十大铜建筑:雷峰塔、桂林铜塔、常州天宁宝塔、峨眉山金顶、杭州香积寺庙、大洪山金顶、灵隐铜殿等,是最具世界影响的艺术家之一。
朱府铜艺
/
价值
朱炳仁被誉为“中国当代铜雕建筑之父”,被中国文联及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铜雕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非遗名录902号)。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至此,“朱府铜艺”足迹仍在不断前行。
江南铜屋
坐落在中国浙江,杭州河坊街江南铜屋,是朱炳仁耗费毕身心血建筑的铜艺世界,独一无二。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这样的屋子。
铜屋面积达三千平方米,耗费铜料数百吨,展出铜作品达1215件,是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熔铜艺术作品。
历史的厚重就在铜屋的脚下,传统手工艺在这里苏醒,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
从同治年间开始,五代人梦始之时。新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前进,新的时代的钟声,敲响历史的大门,敲出铜屋的心声。
千姿 熔铜
铜以家为名
/
生活理念
作为第五代传承人,朱军岷在大时代浪潮下,毅然选择坚守铜艺。
在日渐微式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回归初心,以“家”理念,打造传统铜艺文化美学诠释,让铜重新回归百姓生活,成为老百姓的传家宝!
朱军岷
熔铜名家朱军岷在继承的铜艺基础上,与国内众多博物馆、景区进行文创IP合作,共同推出铜文创衍生纪念品。其中推出的故宫国礼系列,多次被作为国礼礼赠外宾,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明月松间系列 仙鹤
经过高温锤炼,铜在烈火中生花,发出金黄的色泽,宛若新生。苍劲枝桠固定在铜圈的表面,一只仙鹤独立,翘首远望,姿态优美,色彩不艳不娇,高雅大方。仙鹤乃“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仅次于凤凰的“一品鸟”。与松树一起寓意松鹤延年。
直播|寻千年“铜”话 谱盛世乐歌
直播时间:7月30日 14:00-16:00
关注抖音号:xiangtx6688
直播优享价,实惠到家‼️下单更享神秘豪好礼❗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