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来源:东方香天下
香炉的文脉有两支,第一类继承了青铜器的仪规制度。
第二类则继承了宋代瓷器仪规制度。
由于继承不同,导致香炉样式、纹式都有所不同,所以,香炉的足有许多个性化特点。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香炉的足样式。
乳足
乳足又称“乳头足”。流行于宋代,见青瓷三足炉,明代德化窑、漳州窑炉也有此足式。一般认为是由矮柱足演变而来。
拍品名称:明 崇祯 “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冲天耳金片三足炉 成交价:15,120,000人民币 拍品信息: 圈足 圈足,又叫彝[yí]足,陶瓷器足的一种样式,是指器物底部承制一个圆形圈来托器身。 圈足形态有高低深浅之分;足壁有薄厚之别。其成型方法有镶接和旋削两种。 圈足的造型始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等诸多文化陶器均上已有所见。瓷器产生后,圈足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多为施削而成。 各个时期的圈足挖足工艺略有区别,致使圈足的深浅、薄厚、足壁倾斜程度也有不同,成为鉴定器物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拍品名称:明 铜鎏金兽耳炉 成交价:18,000,000港币 拍品信息: 马蹄足 拍品名称:明 “李曲江制”鬲炉 成交价:9,430,000人民币 拍品信息: 象鼻足 拍品名称:三象足冲天耳香炉 成交价:4,050,000人民币 拍品信息: 凤足 拍品名称:明·铜鎏金双螭耳麒麟童子熏炉 成交价:2,530,000人民币 拍品信息: 戈足 拍品名称:清中期 绳耳戈足铜香炉 估价:10,000-20,000港币 拍品信息: 云头足 拍品名称:清初 铜云足筒式炉 成交价:253,000人民币 拍品信息: 如意足 炉足形如如意,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修真器用章》记载:“如意黄帝所制,战蚩尤之兵器也。后世改为骨朵,天真执之,以辟众魔。”这里说如意最早是兵器,后世为了追求攻击力,把如意改做骨朵,因如意最早是兵器,所以如意自带辟邪的效果。 拍品名称:明中期 铜浮雕云龙如意足大炉 成交价:1,150,000人民币 拍品信息: 此铜炉主体腹部采取高浮雕技法, 行龙身躯矫健,四肢强壮有力,背部鳞片清晰,鬃发矗立,双目圆睁外凸,龙角贴头,吻长而上翘,凶悍威猛,具有威慑力。器底为葵口式,足为四足如意云纹式,此铜炉器底阴刻双龙与“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行龙云间穿梭,云雾卷曲缭绕,龙身姿态各异,形如流水,极具动感。全器制作工艺成熟,铜质锻造优良,宝光内蕴。就本拍品制作技术而言,相当可能出自宫廷匠师之手,满足皇室贵族对铜制品的尽奢要求。 此件器型硕大,造型规整,沈稳庄重,气势恢宏,体量之大,应为皇家庙宇所定制,极为罕见。腹部主题图案为精细的高浮雕云龙纹配上如意云纹,纹饰精美,古朴中透出神秘。此尊铸造工艺极为精湛,所用铜料密炼精实,局部鎏金厚实,虽经数百年依然光芒灿然,显得富丽堂皇,表现出极高的铸造工艺水平。 竹节足 拍品名称: 清 铜竹纹熏炉 成交价:121,000人民币 拍品信息: 灵性的香赋予时代生命的灵性, 香炉是它们的柔美载体, 其历经千秋, 令现代人有幸感受到博大的历史文化。 点一炷香, 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 真可谓“浮生若寄是非,闻香静心即是”。专场 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 拍卖时间 2010-12-04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0五周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说明 该炉铸于十七世纪,“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楷书十字,其底甚平,字体与笔划亦有笔峰,起承转合间,如毛笔运写,当为于腊模上先成款识,耳炉成后,复修磨而成也。此炉独秀,形体饱满,双耳峻峭,耳孔虽为半圆,然下部两角圆润可爱,口微侈,肥腹下垂,底亦凸坠,三足略丰,足底宽平,较同期之炉足大异,实为明清,铜炉中鲜见也。炉之皮色沉韵贵重,茶墨中和,所点金水如绒似云,大小参差,原实如嵌。赤光璀璨,奇彩荡影。恰秋夜之星空,真妙绝也。炉之铜质“灿若黄金”者,历来为众家追寻“真宣”之根本,所谓“好铜必佳器,佳器匠必高。”(“荣斋养炉手札”语),此炉之铜是也。 专场 杂项 拍卖时间 2017-07-05 拍卖公司 AAA中国艺海展览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7粤港澳第2届(香港)中华艺术品收藏文化节暨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 逸庐——古器雅集 拍卖时间 2017-12-21 拍卖公司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中国嘉德2017秋季拍卖会 说明 鬲炉束腰有平者,有上下起线者。此具为起线之例。于此可悟明式家具束腰亦有繁简之别,器物纹饰多相通也。 专场 杂项 拍卖时间 2018-10-23 拍卖公司 永宝斋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8永宝斋新加坡金秋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 文房清玩•古玩杂件专场 拍卖时间 2012-12-28 拍卖公司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2秋季拍卖会 说明 明代发展出古代中国铜器艺术的又一高峰,久负盛名的宣德彝器以优美简雅影响后世,但明代不乏精工繁复之美器存世,与当时流行的简约之风并行。此件铜鎏金双螭耳麒麟童子熏炉宝光外露,一望即感知宫廷之气浓厚。整器以精炼黄铜制成,口沿平面长方,唇口方折,一周饰有云雷纹。束颈,熏身转角圆润,上阔,下部微微内敛。两面各高浮雕两童子,童子头顶一缕额髪,面带笑容,身穿阴刻花纹的肚兜。童子双腕两足佩戴驯镯,两腿一立一起,两手持握莲茎,动态鲜活。手中莲花伸向香熏腹身,围绕中部的“寿”字,卷曲盘折,布满整个外壁。熏身上圆雕对立双螭龙为耳,螭龙两前肢扒扶口沿,两后肢踩踏器壁,四肢健硕。背脊躬隆,卷尾点地,头部后扭,胡须髪眉飘然。炉底承四腿,腿上端兽首,两角挺立,圆目大口,口中生出一腿,下端兽爪为足。底部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工整清晰。 专场 诚昌雅叙 拍卖时间 2018-10-03 拍卖公司 诚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8年诚昌雅叙拍卖会 专场 紫云妙相——古代佛、炉及文玩专场 拍卖时间 2014-12-01 拍卖公司 北京远方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4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说明 炉铜质,直筒小体,直口无唇,薄壁直身,通体光素无饰,平底,底中央铸饰方形阳文篆书“卿云制造”款,印风古穆。下承三板体卷云足。明代铜炉铸造之风始于明宣德皇帝,不仅造型尽取五大名窑形制,所用铜材亦是精益求情,还不惜从异邦进口铜材铸炉,并加入金银等多种贵重金属,复经多次提炼,方制成器,遂风靡至今而为断绝。以致清代数百年此风尤甚。器形虽有多变,但冶铜之艺却难及明宣之器。清初制炉因袭前制,工艺造型均深得明炉风韵。此炉虽为素器,但炉体熔铸规整,高矮合度,其圆润饱满的器口与挺拔的线条形成直与圆、刚与柔的鲜明对比,整个造型端庄沉稳,丰而不腴,观之令人赏心悦目,且扣之其音清脆绵长,上手颇具分量,足见铜材至精至纯。其通体古锈斑驳,气韵拙古沧桑,包浆含蓄而冷静,当为明末清初铸炉良工精制。可赏可藏。 专场 玄览-重要古董器物专场 拍卖时间 2016-11-06 拍卖公司 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保利厦门2016年秋季拍卖会 说明 专场 2004春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 拍卖时间 2004-06-28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04春季拍卖会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