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专业香友和艺人交流选购首选平台
香天下 >> 香天下学院 >> 香道历史 >> 红袖添香炉添暖,古人的暖手宝——手炉

红袖添香炉添暖,古人的暖手宝——手炉

时间:2020-12-11 来源:微信订阅号“东方香天下”

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

顶伴梅花平出网,展环竹节卧生枝。

不愁冻玉棋难捻,且喜元霜笔易持。

纵使诗家寒到骨,阳春腕底已生姿。


——(清代)张劭 《手炉》


手炉,《辞海》定义:“冬天取暖用的小炉,多为铜制。”

古代没有空调、暖气,人们就用手炉取暖。
手炉形小,盈盈可握,古代人宽袖大袍,可置于袖中或怀中,既能取暖还能熏香,因此手炉还有“捧炉”“袖炉”之称。
手炉的造型也是赏心悦目、精巧玲珑,可作清雅的手上把玩之物。

bcd0ca7cb0cbd167f6ae314a845b0e58.jpg

冬季飘雪的时候,坐在室内品茗阅读,手捧熏香小手炉,也不失为回归古趣。

小手炉的也常在电视剧中活跃。

640 (1).jpeg

微信截图_20201208140307.png



手炉起于何时?

5a4a95a9388703c07007a9d0787d934f.jpg

一说源于春秋时的楚国。楚地潮湿,楚人将香草放入带孔的熏炉中焚烧散气,继而发明手炉;

另一说是源于隋代,隋炀帝南巡到江苏,天气寒冷,当地县官让铜匠做了一只小铜炉,内置火炭,献给炀帝取暖,炀帝称之为“手炉”。
两种说法,似乎都有些渊源,但相比后一种说法,第一说似乎更能让人信服。
唐诗为鉴。白居易曾写过:“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
微信截图_20201208154608.png


手炉为什么是铜材质?

603304a4f6ab48f490bddbc83dfe7ace.jpg


一来因铜的传热性较好,捧在手上更为暖和;
二来铜材细致光滑,色泽晶莹,且柔中带刚,
富有延展性,于制造工艺上有着更大的发挥余地,制成的手炉也不易锈蚀和裂坏。




手炉都有什么形制?

微信截图_20201208162955.png
手炉原先以圆形和椭圆形最常见,后又出现了八角形、方形、腰形、花篮形、南瓜形、梅花形、海棠形、龟背形等形状,更是让盈握感充足。
手炉最基础的造型为方圆二式。万变不离其宗,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也是手炉最常见的造型。

4a4a51b3deab0ea2fd8126f24f594898_2018_03_16_14_25_36.jpg

后又出现了圆中带角,角中带槽的,或将四周斜切的,自然形成了八角,还有高方体、扁方体、灯笼形、鼓形、六瓣梅花形、倭瓜形的等等。

散热区的炉盖,就是体现手炉精美与否的重要区域,炉盖一般会被雕琢得犹如古典园林中的花墙镂窗一般雅致,同时,炉盖也能结合花鸟的元素与气孔完美融合在一起。

f5cd50b93961ef3c9b98d0421c25c4d4_2018_09_13_06_21_47.jpg

炉身常雕镂錾刻着山水人物与花鸟奇珍的图画,有的甚至还使用了错金错银、烧蓝及镶嵌银丝等特种工艺,使手炉炉身上的图画更具立体感,更加光彩耀人;也有将诗书画印刻于其上,使手炉一跃而成了很多文人的案上清玩之物。
微信截图_20201208162922.png
手炉的梁也富于变化,有竹节形、波浪形、棱形、方形等,手炉的纹饰多以历史故事、成语典故、吉祥图案和几何纹饰内容,考虑到手炉完全是手工制成,只有绝厚的功力,才能将图案刻画得那样规整,立体厚重。


尾声
手炉在古代俨然是实用兼具美观的艺术品,它们曾陪伴多少清贫的文人度过寒冷的漫漫长夜,又在枯燥的读书生涯中,平添了几许“红袖添香添暖”的温情。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的这首诗,描绘了先人们冬日团坐,围炉夜话的美景。对他们来说,不管是小火炉,还是小手炉,器物给予人的感受,以及由此传达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对生活的满足,都比今人来得切肤和真实。


今人只知空调送暖

却不会对它产生喜爱欣赏之心

恐怕是不能体会古人之于手炉的感情了

微信截图_20200921171643.png

长按识别,加我为好友,

了解更多香道知识!


TAG关键词: 编辑:小千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合伴:中国铜炉协会 龙泉青瓷行业协会 

友情链接:紫砂壶 铁壶 唐卡 古盏堂 新茶网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二维码
官方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