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8 来源:香天下
铜炉皮色重在养护,养的好铜炉表层会出现包浆。包浆是古玩界的行话,意思有光泽、有质感的器物。
铜炉包浆和其他器物一样都是养出来的,经常使用或把玩会在表面形成一层包浆。铜炉表面经常用手触碰容易损伤皮色,建议带白手套之后再把玩。
正常情况下一天把玩一两个小时便可,一个星期后表层便会生出细致的光泽,一年之后包浆厚重,光泽感也更甚从前。
铜炉养包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心急的炉友等不了太长时间,不妨尝试埋碳养炉,根据炉口大小放入适量的碳,盖上盖子,随着时间推移,整个炉身会出现改变,光泽感及皮色焕然更新。
因铜炉包浆产生来源于把玩的汗渍及油渍,可以采用油腻的发丝与炉身进行缓慢的摩擦,用力及摩擦范围要均匀,经常把玩擦有助于铜炉包浆的养成。
关于铜炉包浆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只有经过时间的积累,才能使之越久弥新。同时,铜炉养护也是重中之重。
养护方式大多相同,小编建议时常保持炉身、炉内干净整洁,使用棉质毛巾擦拭,保障皮色光滑。如果包浆皮壳有破损,可以让专业人员补色,养护之后再入手。
铜炉包浆鉴别有什么特点?
铜炉皮色与材质相关,明代铜炉材质为红铜和紫铜,所以养出的包浆大多为紫红、红黄及漆黑色,观之油光锃亮,质感十足。
清代的铜炉相比明代十分暗淡,主要是清代铜炉材质多为白铜和黄铜,包浆干涩,无油光感,所以较为暗淡。
根据不同材质的铜炉,所制皮色皆为不同,玩炉后形成的包浆也各不相同。
其次,铜炉鉴别还可以从工艺、纹饰、作者及底款等方面进行鉴别。现代制作工艺大多为的机械制造,纯手工制作甚少,且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所制成铜炉数量有限。
底款鉴别主要看字迹,錾刻清晰,隶书、年限等等,于细节处可见功力,整体器型端庄,底款设计得当,笔记孔武有力,记载详细。
纹饰则十分讲究,鎏金银、镶嵌、錾刻、雕錾等等,对工艺要求极高,塑造器型,彰显皮色,集古韵与铜炉,足以展示出作者制作能力。
巧生炉
“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从器型、工艺、纹饰、皮色多方面综合考量,巧生炉被称为铜炉榜首。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