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专业香友和艺人交流选购首选平台
香天下 >> 香天下学院 >> 香与禅事 >> 朱清时先生:“终日焚香,独味深旨”

朱清时先生:“终日焚香,独味深旨”

时间:2020-02-27 来源:朱清时先生微博


庚子年正月,客居九华,访大觉禅寺宗学法师,获赠《九华山志》一套四册。青阳知县谢维喈在光绪庚子正月主持重修了《九华山志》,这是影印本。

我在这套书中读到唐代费冠卿的文章《九华山化城寺记》,这是被收入《全唐文》中的记述九华山僧地藏的美文,很有感触。

“终日焚香,独味深旨”

很多人对“岩栖涧汲”的生活望而生畏,担心难以忍受,好奇修行者对此会有什么感受?

有这样的问题的人,犯了一个错误,他们把自己的期望也当做别人的期望,并设身处地去想自己在那个情况下会如何感受。比如我们习惯每天都要洗澡更衣。但在“岩栖涧汲”生活中,冬天好几个月都不能洗澡,而且也不会经常换衣服。不过他们一点都不介意。这种衣服长时间没洗没换的触感和气味,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他们压根儿就没有这种期望。

僧地藏在得到抄写的四部佛经后, 回归山林,度过了大约24年的“岩栖涧汲”生活。后来居住在南台,在水池边建了座亭台,安放这四部佛经, “终日焚香,独味深旨”。

据“闵公和道明法师”一文(见网络)介绍,这四部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前面三部是净土思想主要依据的“三经”。《阿弥陀经》描述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种种庄严的事相,并说明发愿往生的意义及方便,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无量寿经》详述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所发的四十八愿,以致果地圆满成佛,庄严国土,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并说明三辈往生的条件。《观无量寿经》旨在说明想要往生西方极乐国土的众生所必修的净业正因,并以十六观法谛观阿弥陀佛的身相及极乐净土相,又解释九品往生的因果。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是介绍陀罗尼密咒的净土经典。

僧地藏进入的思想境界之高,已到达无人可交流的地步,正如《广大境界经》中的诗偈:“深寂离戏光无作。我获此如甘露法,与谁开演而不解,无语孤独林中住。”这里“深”指非常深奥;“寂”指寂灭清净;“离戏”指离一切戏论;“光”指无上光明;“无作”指无作无住。

佛学的大成就者都会舍弃世间的一切快乐。佛学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本身。

很多人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悦的感受就是受苦。于是就渴望能有快感,并避免不愉悦的感受。然而,这是大大的误解。事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主观感受就只是一种电光石火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苦的根源既不在于感到悲伤或疼痛,也不在于感觉一切没有意义,而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

人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不再追求某种感受。于是,心灵变得一片澄明、自在。

在海上冲浪的人,总是想抓住“好的海浪”得到强烈的快感,同时又竭力躲开 “坏的海浪”扑在自己身上。每次碰上坏浪就感觉受苦。即便得到快感,又会希望快感增强或是害怕快感减弱,所以心里总是不能感到满足。这样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人要“灭苦”,就应上岸,坐在海滩上,让海浪自由来去。这时候你感觉到的是一种平静的喜乐。

每天我们一觉醒来,大脑很清爽,就是这种喜乐的体验。现已知道,我们的大脑运行久后,会产生很多像β淀粉样蛋白这样的代谢副产物垃圾。人睡着之后,大脑里没有那么多血液,脑脊液能自如地循环开来,清除这些垃圾毒素,让人一觉醒来,拥有一个清爽的大脑。佛法修炼后出现的清凉的体验,可能就是这类境界。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合伴:中国铜炉协会 龙泉青瓷行业协会 

友情链接:紫砂壶 铁壶 唐卡 古盏堂 新茶网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二维码
官方微信
小程序